鞏固學習中文的基礎能力
  • 幼小銜接方面,透過校本識字課程,如《漢字的結構》、《漢字的基本筆畫》、《開開心心學部首》等教材,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,提高學生的識字量及識字策略,強化學生對漢字的結構、部首的認識,為學習中文打好穩健的基礎,使學生樂於學習。
  • 低年級結合「喜閱寫意」課程與教科書,讓不同能力的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及學習策略,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。

重點培育學生的聽說能力
  • 每個單元均設置練習,加强學生的聆聽能力。
  • 一至六年級開展校本說話課程,藉此加強學生的內容組織能力、發音及聲量控制等技巧,提升表達能力。

重點培育學生的閱讀興趣及效能
  • 一、二年級逢星期五早讀時段進行新詩及唐詩欣賞、聽故事及兒歌等,從中學習語文。
  • 推行網上閱讀計劃,培養學生網上閱讀文章的習慣。
  • 一至六年級推行多元閱讀策略課程,並於讀文教學中教授閱讀策略,加强學生理解不同類型文章的能力。
  • 在跨學科閲讀課採用合適的閱讀策略,提升學生閱讀能力、發展高思維能力及創造力。
推廣中華文化,傳承傳統
  • 午膳時段播放與中國文化知識有關的節目,如動畫學論語、中國傳統節日、古代歷史名人等,讓學生認識中國名人、文化特色及獨特傳統。
  • 推行成語教學,讓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,體驗其蘊含的精髓。
  • 滲入古詩文教學,透過古詩文誦讀、賞析及背誦,擴大學生的知識面,並提升運用語言及文字的能力,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。
  • 閱讀中國經典名著,如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西遊記》等,感受古典文學,了解中國傳统文化,提高文學修養。
  • 舉辦不同的主題活動,如樂聚演森慶中秋、華服迎新春暨演森年宵市場、古詩誦讀等,認識及體會中華傳統文化。